赵晓萌:军旅生涯成就人生另一种可能

2019-09-12 17:30

翻看赵晓萌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她记录的生活很“单调”,文字离不开“军营”、“战友”和社团活动的宣传,图片多是迷彩服与军装;但你也可以看到她的生活很充实,也能感受到她的坚持。

赵晓萌是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在学院内担任多种学生干部的职位,是学校里的“明星”,但她最初的光芒来自“退伍军人”这个头衔。

考上大学后,她就入了伍。在新兵连的日子,赵晓萌说她终身难忘。

“吃饭时间只有5分钟,吃不饱是常有的事儿。”现在的晓萌已经可以微笑着回忆那段苦日子了,“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中间也不允许吃零食,所以当你看到几个女孩儿在厕所里偷偷分着吃一块儿饼干的画面也不要觉得很奇怪。”赵晓萌说。

部队里对时间的管理很严苛。吃饭5分钟,洗澡5分钟,打电话10分钟。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叠好被子,大家都争先去抢占走廊里的一小块地方,还要用胳膊肘把被子压成标准的豆腐块儿。也正是有过这样“争分夺秒”的训练,赵晓萌返校后依然保持着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说到军队中必不可少的“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军人在烈日下站军姿,泥塘里匍匐前进的画面。这些电视剧里有的,赵晓萌一样没有错过。

她有过爬上10米多高的铁杆做空中单杠、第一次扔手榴弹的紧张;有过零距离感受枪声在耳边响起的震撼;也有过伴着余晖打靶归来的澎湃与甘甜......

从一名生活闲适的大学生变成一名合格的军人,赵晓萌把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比喻成是“在火炉里的熬煎”。但这样的熬煎,换来的是一身不屈服于任何困难的硬骨,和一种做事严谨负责的干练。

赵晓萌是2009年12月当的兵,在那之前也有过3个多月的大学时光。“那时候的我特别内向,基本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一说话就会脸红。”回忆起那段时间,赵晓萌神情有些黯淡,“就面试了一个社团还没通过,所以最终什么社团活动都没参加,生活的圈子很小,也很单调。”赵晓萌说。

退伍回来后,她的生活还有她个人的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晓萌自己的话说,是一种良性循环吧。老师欣赏她做事干练、有责任心的“军人风范”而对她予以重任,从没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的她被“空降”到院里心理素质部担任部长一职,还因同学们的信赖做了班里的心理委员和组织委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我就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让他们失望,所以自己多受点累没有关系,重点是要把事情做好。”赵晓萌说。

赵晓萌在那段日子很纠结:“学业也不能落下,两年多没有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这是我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于是,学英语、复习专业课、办活动、处理班里的琐碎事务填满了她的整个生活,每天都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待在宿舍的时间很少,受部队训练的影响,她还是习惯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成时间规划表,做完一项就勾掉,保证效率。

就这样,经过3年如一日的坚持,赵晓萌的学习成绩不仅赶上了,还在班里名列前茅,最终以专业绩点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继续深造。

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赵晓萌担任了班主任助理、军训指导员助理、学生教官、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英国驻华使馆联合主办的希望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创办战友协会,负责北京工商大学退伍老兵校友会的正常运转,赵晓萌活跃在各种活动的现场,承包了“校园之星”“三好学生”等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忙碌的生活让赵晓萌感到充实,也使她受益匪浅。最外化的表现是她变得很开朗、自信,她说有时候不逼一下自己,你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大的潜力。

选择参军,经历两年的军旅生活,赵晓萌说这是她作过的最正确的决定。直到现在,三四年过去了,她依然感谢部队的培养,依然活跃在大学生征兵宣传的第一线,鼓励大学生积极走进军营,找到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